目前大部分的机床采用小跨距两轨设计,X轴运行到一端极限的时候,工作台中心在底座导轨外,工作台会出现倾斜影响加工精度。
由于采用四导轨大跨距结构,底座宽度和主导轨间距比常规加大了百分之三十,增大了滑鞍的支撑面,提高了滑鞍的运动稳定性及运动精度;且工作台移动重心总是保持在滑鞍及底座导轨内,保证了工作台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稳定性。
立柱底部与底座结合面采用大跨距“人”字型结构,柱身选择极合理的“人”字支撑点,稳定的三角力学,使机床的稳心提高到柱身1/2的最佳高度。立柱内腔采用米字型加强筋,再次提高了立柱的刚性。
这种“顶天立地”的骨干支撑点不仅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,同时提高了主轴箱的运动精度,是北部机床高稳定性的又一亮点。
与传统的箱式主轴箱相比,采用双层筋结构,内部结构采用格字筋(米字筋或蜂窝式筋),外部两侧采用三条筋结构,筋体一直连接到主轴箱前端。
这种专利结构使得主轴箱刚性加强,降低了机床工作时主轴箱的振幅,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及表面光洁度。
底座铸件采用新型箱体式多筋结构,利用古代灯笼骨架结构的原理,优化底座箱体的经纬筋梁布局结构。应用“厚壁多筋设计理念,有效地解决了基础件底座变形问题,使床身具有高刚性、高稳定性。
北部数控再次实现自我突破。为产品质量升级导入保障管理体系——“精品工程”,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精品精神。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机床精品。
由于采用四导轨大跨距结构,底座宽度和主导轨间距比常规加大了百分之三十,增大了滑鞍的支撑面,提高了滑鞍的运动稳定性及运动精度;且工作台移动重心总是保持在滑鞍及底座导轨内,保证了工作台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稳定性。
与国外高精度的机床一样,在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,北部数控依然保持延续了手工铲花工艺,主机铸件间的结合面均以手工铲花,追求机床最佳的几何精度和耐磨效果,这种技术不是普通机床平面磨床磨的效果可以替代。
生产设备采用:“日立精机(HITACHI)”双工位五面体加中心、德国罗芬(ROFIN)数控激光切割机、瑞士百超(BYSTRONIC)数控折弯机、日本东芝BT-8D数控镗床、台湾向辉(SUNNY)龙门数控精密成型磨床等。
检测设备采用:美国光动(OPTODYNE)激光干涉仪、雷尼绍(RENISHAW)球杆仪、日本三丰检测机三座标测量仪等进口高端检测仪器,为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可保障。